服务于会员的需要服务于行业的发展服务于政府的桥梁

当前位置 :首页 > 协会资讯> 技术前沿

电工器材出口面临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挑战及应对

发布于:2025-11-04

  当前,在高新技术产品、绿色低碳领域及公共卫生安全相关贸易中,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应用频率和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发达国家凭借技术优势与标准话语权,不断设置更高门槛的技术要求与认证制度。欧盟通过“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和电子产品生态设计指令等直接影响市场准入,并在实质上引导全球产业链与标准体系的走向,新兴经济体则积极推动标准国际化应对挑战。例如,《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发布技术性贸易壁垒(TBT)通报690件,同比增长54.9%,其中马来西亚升级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认证体系,强制实施全协议测试认证体系,将重塑东南亚数字设备市场准入规则。

  电工器材出口面临的技贸措施挑战

  据统计,2024年,共有95个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发布技术性贸易壁垒/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TBT/SPS)通报6484件,同比增长6.8%,创历史新高。

  监管处罚更加严格:各国合格评定程序趋严,部分国家要求境内指定实验室检测或现场审核。欧盟提高对安全认证(CE)标志滥用的处罚至年营业额的4%,并通过欧盟非食品类消费品快速预警(RAPEX)系统对违规产品实施下架、召回甚至销毁。欧盟《关于限制在电子电器设备中使用某些有害成分的指令》(RoHS)违规通报数量逐年上升,2024年达4100余起,加重企业合规负担。

  绿色壁垒持续扩展:电工器材面临的技贸措施,已逐步涵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要求,且此类措施正在不断扩展和深化。欧盟RoHS指令限制有害物质,《为能源相关产品生态设计要求建立框架的指令》(ErP指令)提出能效要求,《废弃电子电气设备指令》(WEEE指令)则规定由生产者负责回收处理,推动企业从材料选择到生产工艺全面绿色转型。

  技贸措施向全产业链延伸:措施覆盖研发、生产、销售及回收环节,形成系统性壁垒。如欧盟修订食品接触材料法规,明确原料纯度与回收要求,强化供应链责任。

  技贸措施向高新技术领域蔓延:措施关注点扩展至技术标准、数据主权、网络安全与知识产权,常以安全、伦理为名争夺科技话语权。例如,欧盟与英国提出储能电池新标准,加强全周期监管。

  企业应对措施建议

  强化决策共治:利用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联合应对国外措施,推动国外法规修订,例如,青岛白色家电技贸措施研究评议基地先后促成澳大利亚国家塑料计划、法国耐用性指数要求、沙特大容量空调能效要求等多项国外法令的修改。

  加强技贸信息关注:通过中国WTO/TBT-SPS国家通报咨询网、技术性贸易措施网及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工产品合格测试与认证组织(IECEE)等平台跟踪动态。此外,还应重点关注IECEE最新消息,及时把握中国标准纳入互认体系、互认产品领域扩展等政策红利,充分利用IECEE电工产品测试证书互认体系(CB体系),实现该体系成员国之间的“一次检测、多国互认”,减少重复检测成本。

  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海关及相关部门组织的培训和通报评议,及时反馈不合理措施,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争取源头话语权。

  提升自身产品质量:将国际认证与绿色设计融入研发,推动产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强与权威检测机构合作,提前完成认证,确保符合目标市场要求,防范贸易风险。

  【转自:中国国门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