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于会员的需要服务于行业的发展服务于政府的桥梁
公告:
发布于:2025-08-01
近期,半导体企业中报预告陆续出炉。《中国电子报》记者对27家企业业绩预告进行分析得知,半导体企业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增速较快,但净利润基数有待提升。从产业链各领域来看,材料、设备企业强化对先进制程的支撑,代工企业持续改善运营效率,设计企业仍受益于AI需求,同时CIS(CMOS图像传感器)等单点产品展现出一定的驱动能力。
盈利能力上升较快,但净利基数有待提升
从统计对象整体情况来看,半导体企业在2025年上半年的盈利能力有较大改善,但净利润基数普遍不高,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在记者统计的27家半导体企业中报预告中,仅一家归母净利润亏损,1家未公布、3家扭亏为盈。其余22家归母净利润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其中10家增幅(取区间中值)为三位数。
但也需看到,统计对象中归母净利润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仅澜起科技1家,5亿~10亿元区间有中微公司、扬杰科技、瑞芯微3家,1亿~5亿元区间(取区间中值)有思特威等13家,即归母净利润区间中值在5亿元以上企业在统计对象中仅占约14.81%,1亿元以上约占62.96%。虽然统计对象净利润整体增长较快,但基数仍有待提升。
上游企业注重高阶化,强化先进制程支撑能力
材料和设备是集成电路产业链最上游的环节,也是全产业的支撑环节,其技术、产品的高阶化关乎全产业的创新效率。在披露预告的上游企业中,围绕先进制程的支撑能力持续加强,且研发资源进一步向高端产品倾斜。
材料方面,江丰电子上半年强化先端制程产品竞争力,密切跟踪客户需求,努力扩大全球市场份额,国内外客户订单持续增加。公司积极推进超高纯金属溅射靶材募投项目的建设投产,目前黄湖靶材工厂主体工程建设顺利、设备正逐步入驻调试。
鼎龙股份铜制程抛光液实现首次订单突破,先进封装材料实现销售收入约860万元,KrF/ArF晶圆光刻胶加速推向市场。公司半导体先进封装材料及晶圆光刻胶等其他新材料业务在客户端的验证处于持续推进中,高端晶圆光刻胶、新领域芯片开发等业务尚处于持续投入期,影响归母净利润减少超5000万元。
设备方面,中微公司针对先进逻辑和存储器件制造中关键刻蚀工艺的高端产品新增付运量显著提升,在先进逻辑器件和先进存储器件中多种关键刻蚀工艺实现大规模量产。同时,中微公司研发新产品的速度显著加快,过去通常需要3到5年开发一款新设备,现在只需两年或更短时间就能开发出有竞争力的新设备,并顺利进入市场,公司有望在未来几年更大规模地推出新产品。
拓荆科技上半年新产品验证机台完成技术导入并实现量产突破和持续优化,带动2025年第二季度毛利率环比大幅改善。具体来看,其先进制程的验证机台已通过客户认证,逐步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基于新型设备平台和新型反应腔的PECVDStack(ONO叠层)、ACHM及PECVD Bianca等先进工艺设备陆续通过客户验收,量产规模不断增加。
代工及IDM需求向好,企业注重运营效率
上半年,代工企业和IDM企业普遍感受到行业景气回暖,并通过市场拓展和供应链优化持续提升运营效率。
对于半导体行情,晶合集成、扬杰科技、闻泰科技都在中报预告中提到行业景气攀升或市场回暖。报告期内,晶合集成产品销量增加,整体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助益其营业收入和产品毛利水平稳步提升。士兰微子公司士兰集成五、六英寸芯片生产线、子公司士兰集昕8英寸芯片生产线、重要参股企业士兰集科12英寸芯片生产线均保持满负荷生产,盈利水平进一步改善,成都士兰(包括成都集佳)功率模块和功率器件封装生产线扩大产出,盈利水平保持稳定。
上半年,代工和IDM企业普遍净利提升或扭亏为盈,其策略集中在市场拓展和生产流程优化。比如士兰微加大对大型白电、汽车、新能源、工业、通信和算力等高门槛市场的拓展力度。扬杰科技通过生产流程优化、质量管控强化及成本精细化管理等举措提升运营效率。闻泰科技持续深化降本增效策略以及供应链优化,综合毛利率及净利率同步提升。
AI延续驱动作用,端侧AI红利显现
从芯片设计和销售企业的表现来看,AI需求仍展现出较强的业务驱动作用。
以统计对象中归母净利润最高的澜起科技为例,该企业在预计实现营业收入约26.33亿元的情况下,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1.00亿~12.00亿元。其毛利率的提升主要受益于DDR5内存接口芯片及高性能运力芯片销售收入占比增加。受益于AI产业趋势,其DDR5内存接口及模组配套芯片出货量显著增长,且第二子代和第三子代RCD(寄存缓冲器)芯片出货占比增加,推动内存接口及模组配套芯片销售收入大幅增长;三款高性能运力(计算与存储之间及其内部的数据传输效率)芯片合计销售收入也较上年同期显著增长。
而归母净利润5亿元以上企业中,瑞芯微净利润增幅最大,区间中值在190%。其盈利能力提升受益于AI加速迈向端侧设备和行业场景。一方面,随着AI技术的不断渗透,应用场景持续拓展,国内AIoT在更多行业落地发展,增长周期潜力广阔。另一方面,应AI在端侧应用发展的需求,瑞芯微旗舰产品与次新品带领AIoT各产品线高速增长,特别是在汽车、工业控制、机器视觉及各类机器人等重点领域持续扩张。
除了瑞芯微,联芸科技、泰凌微、炬芯科技等企业也强调了端侧AI需求对公司业务的提振作用。随着AI技术推动终端应用的数据存储需求持续增长,联芸科技的数据存储主控芯片整体出货量保持增长,毛利水平更高的PCIe Gen4 SSD主控芯片的收入占比持续增加。泰凌微的端侧AI芯片进入规模量产阶段,二季度销售额达到千万元规模。炬芯科技上半年全力推进端侧产品AI化转型,端侧AI音频芯片已导入多家头部品牌立项,现已着手第二代存内计算CIM技术的相关IP研发,目标是提升NPU单核算力和能效比,并直接支持Transformer模型。
视像功能持续强化,CIS展现多点带动能力
在中报预告中,来自Fabless、代工、封装领域的企业都提到了CIS(CMOS图像传感器)需求对公司业务的带动能力。Yole Group近日发布的研报预计,2024-2030年,CIS市场将以4.4%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持续扩大,出货量将从70亿颗增长至90亿颗。移动设备、安防和汽车应用仍将是主要增长驱动力。
在设计和销售领域,5000万像素产品成为CIS企业面向消费市场的抓手。思特威应用于高阶旗舰手机主摄、广角、长焦和前摄镜头的数颗新一代高阶5000万像素产品和应用于普通智能手机主摄的5000万像素高性价比产品出货量大幅上升。格科微5000万像素多个规格产品已导入多家品牌客户,在手订单充足,下半年将持续放量。
在代工领域,CIS成为晶合集成第二大主轴产品,2025年上半年其CIS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持续提高,55nm全流程堆栈式CIS芯片实现批量生产。
在封装领域,晶方科技在预告中表示,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快速发展,车规CIS芯片市场需求显著增长,公司在车规CIS领域的封装业务规模与技术领先优势持续提升。
【来源:中国电子报】